您好, 歡迎來到化工儀器網

| 注冊| 產品展廳| 收藏該商鋪

18466894155

cases

首頁   >>   成功案例   >>   LI-COR EC應用案例 |【Energy Procedi

LI-COR EC應用案例 |【Energy Procedi

      發(fā)布時間:2021-06-30
分享:

  

原文以 Eddy Covariance Method for CO2 Emission Measurements in CCUS Applications: Principles, Instrumentation and Software 為標題發(fā)表在Energy Procedia上。
作者 | George Burba, Rodney Madsen, and Kristin Feese 

翻譯 | 子毅

渦度協(xié)方差技術,利用微氣象學原理,能直接測量地表和大氣間物質的通量交換。

經過多年發(fā)展,這一測量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自然、城市及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通量研究中。

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中,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傾向使用該方法監(jiān)測地表CO2的泄露,進而評估CO2的封存效率。 

研究者們就該測量技術的基本測量原理、實施原則、典型儀器組成及數據處理軟件做了綜述。

渦度協(xié)方差技術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領域的應用

1625018283935867.jpg

LI-COR渦度協(xié)方差通量觀測系統(tǒng) 圖源/ameriflux.lbl.gov

2000年前后,一些研究者就這種測量技術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領域的適用性開展了探索。

2010年之后,渦度協(xié)方差技術得到進一步完善,主要表現在儀器測量精準度的提高以及數據自動計算軟件的出現。這為其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領域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以及美國能源部,都推薦使用渦度協(xié)方差技術監(jiān)測和量化CO2的泄露/釋放,評估其封存效果。

《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中,明確指出渦度協(xié)方差技術是計量地表-大氣物質通量交換的標準方法。

美國能源部2017年手冊中發(fā)文,題為“BEST PRACTICES:Monitoring, Verification, and Accounting(MVA)for Geologic Storage Projects”。渦度協(xié)方差技術是其最為推薦的方法之一。 

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領域,該方法面臨的挑戰(zhàn)是復雜地形。因此在一些情況下,需要布設更多的站點。 

項目案例——伊利諾伊監(jiān)測項目 

從2011年開始,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實施了一項大規(guī)模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目標是把一個乙醇生產廠產生的100萬噸CO2封存于深層巖中。

總項目預計實施三年,以每天1000噸的速度,注入到約2000m深的地層中。

配套開展CO2泄露監(jiān)測項目,目標是:

建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實施前的CO2通量基準(Baseline)

監(jiān)控項目周邊大氣CO2濃度是否處于正常范圍之內

確定CO2的實際封存量

 

原文中的主要數據圖

 

1625018497835736.png

1625018505625162.png

1625018443105588.png

1625018444980291.png

會員登錄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收藏該商鋪

標簽: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個,單個標簽最多10個字符)

常用: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