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顯微鏡的測微尺如何使用
光學顯微鏡的測微尺主要用于測量標本物體的大小和長短,通常由目鏡測微尺和鏡臺測微尺(或稱物鏡測微尺)兩部分組成。以下是使用光學顯微鏡測微尺的詳細步驟:
一、準備階段
安裝目鏡測微尺:
取下顯微鏡的一側目鏡,旋下頂端透鏡。
將目鏡測微尺(一個圓形玻片,中央刻有直線并被分為若干等分格)有刻度的一面朝下放入目鏡中,再旋緊頂端透鏡并將目鏡插回鏡筒。
放置鏡臺測微尺:
將鏡臺測微尺(一塊特制的載玻片,中央有一小圓圈,圈內有一長度為1mm、分為100小格、每小格為10微米的標尺)刻度向上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并用夾子固定好,使標尺分度位于視野中央。
二、校準階段
調焦觀察:
通過調節(jié)顯微鏡的焦距,使鏡臺測微尺的刻度在視野中清晰可見。
重合校準:
小心移動鏡臺測微尺并轉動目鏡測微尺,使兩尺左邊的一條直線重合。
然后,由左向右移動,找出兩尺另一次重合的直線。
記錄格數并計算:
記錄兩條重合線間目鏡測微尺和鏡臺測微尺的格數。
計算目鏡測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實際長度。計算公式為:目鏡尺每格所代表的實際長度 = (兩重合線間鏡臺測微尺的格數 / 兩重合線間目鏡測微尺的格數) × 10微米。
三、測量階段
取下鏡臺測微尺:
完成校準后,取下鏡臺測微尺。
放置待測標本:
將需要測量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并用夾子固定好。
測量標本:
使用已校準好的目鏡測微尺測量標本的大小。將目鏡測微尺的刻度與標本的邊界對齊,然后數出標本所占的目鏡測微尺格數。
根據之前校準得到的目鏡測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實際長度,計算出標本的實際大小。
四、注意事項
在使用顯微鏡測微尺時,應確保顯微鏡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避免震動和移動導致測量誤差。
測量過程中應仔細調節(jié)焦距和移動標尺,確保測量準確。
不同顯微鏡、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組合下,目鏡測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實際長度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每次更換物鏡或顯微鏡時都需要重新進行校準。
測量完畢后應及時清理顯微鏡和測微尺,保持其清潔和干燥,以延長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