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煤儲層微小孔孔隙結構的低場核磁共振研究

時間:2016-7-22 閱讀:2764
分享:

煤儲層微小孔孔隙結構的低場核磁共振研究

 

煤層氣主要以吸附狀態(tài)存在于煤孔隙中,正確認識煤的孔隙結構及分布特征,是研究煤儲層孔隙性、空間結構、滲流特征以及煤層氣可采性的重要依據(jù)。目前,巖石孔隙結構和孔徑分布特征主要通過壓汞法分析獲得的毛細管壓力曲線和低溫 氮吸附脫附實驗得到吸附脫附曲線來進行評價和分析。鑒于,煤儲層與常規(guī)儲層相比,具有易碎、易壓縮、孔隙結構復雜性和高度非均質性等特 征,這使得兩種方法在煤儲層應用方面存在較多不足。如低溫氮吸附脫附實驗方法對樣品孔徑的測試范圍在1. 7 ~ 300 nm,能較好地反映微小孔 及中孔的分布情況,而無法反映大孔及裂隙的分布情況,測試范圍具有局限性; 壓汞法對樣品有損壞,且無法重復利用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測試原理與上述兩種方法不同,主要通過測量煤巖孔隙中流體的T2弛豫時間來獲取煤樣孔隙系統(tǒng)中微小孔、中孔、大孔及裂隙的分 布情況、連通性以及煤巖的各種物性參數(shù)。該方法具有快速、無損、信息量豐富等優(yōu)點

 

低場核磁共振實驗結果


通過低場核磁共振實驗,得到煤樣的T2弛豫時間譜( 圖3)。根據(jù)樣品T2譜的形態(tài)特征可得,樣品按照孔隙大小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微小孔為主,中孔、大孔及裂隙對不發(fā)育,如高煤階 樣品; 另一類樣品微小孔、大孔或裂隙發(fā)育為主,中孔相對不發(fā)育,如中煤階樣品。

 

煤樣液氮吸/脫附曲線特征與表面弛豫率關系

 

高煤階煤表面弛豫率明顯低于 中煤階煤,其主要原因為: 高煤階煤的微孔比例相對較高,孔隙結構較復雜,且多以“*瓶”型毛細孔為主。因此,表面弛豫率的大小,與樣品孔隙結構的復雜性及孔隙類型具有較好的對應關系。

更多詳情請參考文獻 “煤儲層微小孔孔隙結構的低場核磁共振研究”《煤炭學報》第40卷增刊1 2015年6月 2015 年6 月

 

會員登錄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

請輸驗證碼

收藏該商鋪

X
該信息已收藏!
標簽: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個,單個標簽最多10個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撥打電話 產品分類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