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全站
   聯系電話

   400-630-7761

徠卡顯微系統(tǒng)(上海)貿易有限公司

8
  • 2024

    12-06

    超高分辨顯微鏡的發(fā)展及其在生物醫(yī)學領域的應用

    劉皎(北京大學醫(yī)藥衛(wèi)生分析中心)超高分辨顯微鏡(Super-ResolutionMicroscopy)作為強大的成像工具,可以突破傳統(tǒng)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極限,實現對微小結構的高分辨率成像,已經在生物醫(yī)學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本文將探討超高分辨顯微鏡的發(fā)展及其在生物醫(yī)學領域的應用。文章目錄1引言2不同類型的超高分辨顯微鏡介紹2.1結構照明顯微鏡(SIM)2.2單分子定位顯微鏡(SMLM)2.3受激發(fā)射損耗顯微鏡(STED)2.4zuidi光子數顯微成像(MINimalPhotonFLUXes,
  • 2024

    11-29

    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免疫相互作用的空間分析

    探索CellDIVE循環(huán)染色成像解決方案和Aivia人工智能圖像分析的強大功能,揭示腦組織中的神經免疫相互作用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復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以神經纖維纏結、β-淀粉樣蛋白斑塊和神經炎癥為特征。這些功能障礙會引發(fā)或加劇局部免疫反應。因此,了解神經免疫與空間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對于闡明AD發(fā)病機制至關重要。在這里,我們利用CellDIVE的循環(huán)染色成像技術和Aivia的人工智能輔助空間分析技術來研究AD病理標志周圍的免疫細胞。主要經驗1探索如何利用CellDIVE的多重成像技術繪制阿爾茨
  • 2024

    11-29

    直播預告 | 熒光壽命顯微鏡成像原理及應用進展

    01講課內容時間:12月17日14:30熒光壽命顯微鏡FLIM廣泛用于細胞內微環(huán)境變化、分子互作、生物大分子結構、動力學信息等高分辨率高精度測量,以及細胞器功能、神經科學、癌癥早期診斷和疾病實時監(jiān)控與治療效果評估等領域。徠卡STELLARISWLLFALCON(FAstLifetimeCONtrast,快速壽命對比)是一項功能研究的工具。系統(tǒng)基于徠卡脈沖白激光和具有精準光子計數模式的高靈敏HyD檢測器實現幾乎全光譜范圍的壽命檢測,搭配完整的FLIM數據分析功能。對比傳統(tǒng)FLIM,FALCON可實
  • 2024

    11-29

    技術清潔度:高效可靠的分析流程解析

    本文概述了影響汽車和電子制造業(yè)的高效清潔度分析過程的關鍵因素。在汽車和電子行業(yè),零部件上細小的污染顆粒物也可能影響產品的性能,導致產品出現故障,或使用壽命縮短。對于汽車來說,過濾系統(tǒng)很容易受到影響。對于電子產品來說,印刷電路板(PCB)或連接器上的污染可能會導致短路。因此,清潔度在現代制造業(yè)的質量控制中占有核心地位,特別是使用由不同供應商生產的部件時,更要重點關注清潔情況。車輛或設備的關鍵部件如果受到污染,整個系統(tǒng)就可能發(fā)生故障。因此,高效清潔度分析過程必須始于供應商這一環(huán)。本文將討論以下幾點:
  • 2024

    11-22

    顯微課堂 | 高質量EBSD樣品制備

    使用寬離子束研磨技術為電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制備微電子和復合材料的高質量樣品本文介紹了一種使用寬離子束研磨技術為“混合”晶體材料制備可靠且有效的EBSD(電子背散射衍射)樣品的方法。該方法產生的橫截面具有高質量表面,這對于EBSD分析至關重要。電子背散射衍射(EBSD)材料分析是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進行的。制備混合材料(CPU或鋁(Al)、金剛石和石墨(C)的復合材料)的橫截面,使其具有適合EBSD分析的高質量表面,可能是一個挑戰(zhàn)。EBSD分析是什么?電子背散射衍射(EBSD)是
  • 2024

    11-15

    徠卡倒置顯微鏡的可以提供哪些優(yōu)勢?

    倒置光學顯微鏡徠卡顯微系統(tǒng)公司的倒置顯微鏡旨在滿足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和工業(yè)應用的嚴格要求。用于生命科學的倒置顯微鏡先進的生命科學研究需要適用于活細胞或組織培養(yǎng)等各種應用的先進成像解決方案。徠卡倒置顯微鏡提供高性能,幫助您推進研究。倒置顯微鏡提供易于使用的軟件、高分辨率的數碼相機和優(yōu)秀的LED照明,能夠靈活滿足您的實驗室需求。倒置顯微鏡的可以提供那些優(yōu)勢?與正置相比,自由度更高。由于樣本位于物鏡上方,因此,工作距離更大,可對大型和重型樣本進行成像。倒置顯微鏡更容易觀察細胞和組織培養(yǎng)物,因為細胞下沉
  • 2024

    11-15

    探索微生物世界:三維食品基質中的空間相互作用

    與Micalis研究所科學家的訪談,探討食品基質和生物膜中微生物群落的空間組織Micalis研究所是與INRAE、AgroParisTech和巴黎薩克雷大學合作的聯合研究單位。其使命是開發(fā)食品微生物學領域的創(chuàng)新研究,以促進健康。在這一系列視頻中,Micalis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解釋了如何在各種顯微鏡實驗中使用Mica來研究食品、食源性微生物和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使用Mica可以快速、高分辨率地對食品基質和微生物相互作用進行三維成像,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些空間組織群落的涌現特性。安裝在Micalis研究
  • 2024

    11-15

    顯微課堂 | 偏光顯微鏡原理

    偏光對比顯微成像入門偏光顯微鏡通常應用于材料科學和地質學領域,根據礦物的折射特性和顏色來識別礦物。在生物學中,偏光顯微鏡通常用于晶體等雙折射結構的識別或成像,或用于植物細胞壁中纖維素和淀粉粒的成像。雙折射是偏光顯微鏡的關鍵雙折射物體具有通過折射將單束光分成兩束不同光的特性。雙折射材料包括具有高度有序分子結構的材料,如方解石或氮化硼晶體。生物標本(如纖維素或淀粉)也具有雙折射性。雙折射與線性偏振光相結合,可用于顯微鏡觀察,實現兩束不同光線的干涉,從而產生色彩效果,如光環(huán)和結構發(fā)光。偏光顯微鏡的對準
  • 2024

    11-15

    顯微應用 | 癌癥免疫學中的3D超多標成像(下)

    推薦閱讀顯微應用|癌癥免疫學中的3D超多標成像(上)癌癥免疫學中的3D多標記成像可更好地表征組織變化和細胞相互作用。本文介紹了一種在STELLARIS共聚焦平臺上進行3D成像的單次、超多標工作流程,用于小鼠腫瘤組織成像。通過優(yōu)化成像設置和先進的拆分技術,我們準確地拆分了來自15種標記物的信號,實現了細胞類型和功能狀態(tài)的精確識別。這種方法為癌癥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工具,有助于深入理解腫瘤微環(huán)境。在成像時保持染料的光譜重疊盡可能低至關重要,但在如此高密度的多標記樣本中,串色無法wanquan避免。在這種
  • 2024

    11-08

    案例研究 | Vincent Darrouzet教授的少兒綜合癥外科手術

    使用M530OHX顯微鏡的耳鼻喉外科手術少兒病,也稱為上半規(guī)管脫落(SSCD)或少兒綜合癥,是一種影響聽力和平衡的罕見內耳疾病。該疾病的特征是覆蓋在面向中顱窩硬膜的上半規(guī)管上的骨骼缺失。半規(guī)管的外科修復可以幫助控制該疾病的癥狀。外科技術之一是經乳突堵塞,這被認為是傳統(tǒng)中顱窩方法的安全有效替代方案[1]。關于VincentDarrouzet教授「information」VincentDarrouzet教授是法國波爾多大學醫(yī)院耳鼻喉科的主任。該科專注于耳科學、耳神經學、聽力學、鼻科學、腫瘤學和頸部外
  • 2024

    11-08

    電鏡制樣 | 用EM TIC 3X解剖手機觸摸屏玻璃

    用徠卡EMTIC3X三離子束研磨儀解剖手機觸摸屏玻璃,看到截面多層膜結構。樣品:手機觸摸屏玻璃實驗步驟:預處理:玻璃刀切割掰斷EMTIC3X三離子束研磨儀參數:加速電壓:7.5kV離子束流:2.8mA研磨時間:3h切割深度:50μm左右樣品制備人員:徠卡納米技術團隊手機觸摸屏玻璃截面:放大倍率6,000手機觸摸屏玻璃截面:放大倍率50,000手機觸摸屏玻璃截面:放大倍率60,000手機觸摸屏玻璃截面:放大倍率80,000總結summarize對這類玻璃基底多層膜樣品,機械切割磨拋方式很難保證切割
  • 2024

    11-08

    直播回顧 | 共聚焦超多標成像流程專題講座

    感謝參與2024年11月5日舉辦的共聚焦超多標成像流程專題講座,講座主要和各位一起探索超多標成像與數據分析的奧秘。如果您錯過了此次直播,可通過“徠卡學院–課程回顧”查看錄屏。講課內容:如何利用新一代共聚焦超多標成像技術揭示細胞環(huán)境的復雜性。超多標染料組合推薦及成像參數設置的推薦設置拆分矩陣,確保成像結果的準確性15標三維成像一次性完成AI圖像分析軟件完成數據處理與分析相關產品SpectraPlexAI圖像分析軟件Aivia關于徠卡顯微系統(tǒng)徠卡顯微系統(tǒng)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作為德國著名的光學
  • 2024

    11-06

    離子研磨機的工作原理和優(yōu)勢

    離子研磨機是一種先進的材料表面處理設備,廣泛應用于科研和工業(yè)領域。其工作原理基于離子束的物理作用,通過高能離子束對樣品表面進行刻蝕、平整化和清潔,從而實現對材料的精細加工和表面改性。一、工作原理1.離子源產生離子束:離子研磨機的核心部分是離子源,通常使用氬離子(Ar+)或氮離子(N+)。離子源通過電子轟擊或化學反應的方式產生高能離子束。2.加速系統(tǒng)加速離子束:產生的離子束進入加速系統(tǒng),通過電場加速,使其具有較高的能量。這一過程使得離子束能夠更有效地與樣品表面發(fā)生相互作用。3.聚焦系統(tǒng)聚焦離子束:
  • 2024

    11-04

    顯微課堂 | 使用空間多重化探測人類阿爾茨海默病皮層切片

    通過結合多重成像和人工智能引導的圖像分析,增強我們對人類阿爾茨海默病皮層切片空間異質性的理解阿爾茨海默?。ˋD)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認知功能的逐漸下降。對AD大腦的空間分析可能揭示細胞關系,從而促進對疾病病因的更好理解。本研究捕捉了AD皮層組織成分的全球概述,并強調了CellDIVE成像的簡化工作流程,從數據采集到使用Aivia軟件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最終實現更快的洞察。關鍵學習:?研究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標記物(例如,Tau蛋白和β-淀粉樣斑塊的聚集模式)在大腦皮層組織中的空間
  • 2024

    11-04

    空間生物學指南(下篇)

    空間生物學簡介測序技術、質譜技術、多組學方法、成像技術和人工智能分析技術的進步,大大提高了從生物樣本(尤其是人體組織)中獲取信息的深度。這些相互關聯的工具及其提供的不同見解,催生了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領域,即空間生物學。通過整合這些先進技術所提供的背景,空間生物學正在改變生物研究。但什么是空間生物學,研究人員如何利用其工具來滿足后組學時代日益增長的生物學問題的需求?本文簡要概述了空間生物學及其技術,以及這一動態(tài)領域的關鍵研究問題??臻g生物學常見問題什么是空間生物學?空間生物學將空間位置數據與分子信息相
  • 2024

    11-04

    顯微課堂 | 了解顯微鏡的攝像系統(tǒng)

    隨著分析需求的增多,光學顯微鏡通常會搭載一套攝像系統(tǒng),達到在電腦上成像、拍照、測量以及分析的目的。那么攝像系統(tǒng)看什么參數、對于成像質量有多大的影響、或者顯示器成像倍數和目鏡成像倍數是什么關系,這些問題隨著顯微成像的數碼化,可能一直困擾著你,那么本篇文章會深入淺出的解析攝像系統(tǒng),讓你真正了解顯微鏡的另一雙眼鏡——攝像頭。首先,相機在顯微成像領域的應用,可以大致分為非熒光技術和熒光技術兩個方面,非熒光技術包括明場BF、暗場DF、相差PH、偏光POL、微分干涉DIC等觀察法,熒光技術包括寬場熒光(wi
  • 2024

    11-04

    下載 | 腫瘤重建手術中的游離皮瓣流程

    游離皮瓣手術被認為是癌癥患者乳房、頭部和頸部重建的金標準。這些手術能夠實現功能和美學的康復,但相當復雜。它們需要高水平的精確度,這要求出色的可視化。創(chuàng)新技術,如熒光和增強現實,也可以支持手術室內更好的決策。我們的游離皮瓣手術信息手冊概述了解突破性解決方案如何幫助克服游離皮瓣手術的挑戰(zhàn)和并發(fā)癥。例如,您知道使用熒光血管造影可以減少皮瓣壞死和皮瓣丟失的發(fā)生率嗎?而且,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外科顯微鏡可以減少肌肉骨骼問題嗎?您想了解更多關于克服自由皮瓣手術挑戰(zhàn)的技術和解決方案,以實現最佳結果嗎?請在下面輸入
  • 2024

    11-04

    直播預告 | 徠卡電鏡制樣:推動手機核心科技創(chuàng)新應用

    講課題目:徠卡半導體樣品先進制樣方案1、講課內容:徠卡電鏡制樣技術在手機核心科技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尤其在芯片、電路板和屏幕等關鍵部件的研發(fā)和質量控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次直播將詳細介紹徠卡電鏡制樣產品如何幫助手機行業(yè)的工程師和研發(fā)團隊應對微觀結構分析中的挑戰(zhàn)。通過高精度的電鏡制樣設備,能夠精確揭示材料內部的微觀特性,為缺陷分析、材料優(yōu)化以及產品性能提升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無論是在芯片的納米結構解析,還是電路板、屏幕的層次分析中,徠卡電鏡制樣產品都展現出zhuoyue的性能和廣泛的適用性。期待您
  • 2024

    11-01

    顯微應用 | 癌癥免疫學中的3D超多標成像(上)

    癌癥免疫學中的3D多標記成像可更好地表征組織變化和細胞相互作用。本文介紹了一種在STELLARIS共聚焦平臺上進行3D成像的單次、超多標工作流程,用于小鼠腫瘤組織成像。通過優(yōu)化成像設置和先進的拆分技術,我們準確地拆分了來自15種標記物的信號,實現了細胞類型和功能狀態(tài)的精確識別。這種方法為癌癥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工具,有助于深入理解腫瘤微環(huán)境。在癌癥免疫學研究中,評估組織變化和細胞相互作用對于識別特定細胞類型、評估免疫細胞活化狀態(tài)、監(jiān)測特定蛋白質和/或基因標記物的表達以及表征腫瘤微環(huán)境至關重要。不同樣
  • 2024

    10-29

    熒光顯微鏡的基礎知識與應用領域探討

    在科學探索的漫長旅程中,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知經歷了從模糊到清晰、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巨大飛躍。其中,熒光顯微鏡作為一把“透視”生物細胞內部結構與功能變化的鑰匙,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讓我們得以窺見生命的奧秘,更推動了生物學、醫(yī)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領域的發(fā)展。熒光現象自16世紀被發(fā)現以來,直到20世紀初,科學家們才開始嘗試將其應用于顯微觀察。真正的突破出現在上世紀50年代,隨著激光和高靈敏度攝影技術的進步,第一臺商用熒光顯微鏡誕生,這標志著一個全新的觀察時代的開啟。隨后幾十年間,隨著各種新型熒光染料
12345共27頁527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