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全站
   聯(lián)系電話

   400-630-7761

徠卡顯微系統(tǒng)(上海)貿(mào)易有限公司

8
  • 2020

    12-17

    介紹共焦顯微鏡的原理及成像技術

    從一個點光源發(fā)射的探測光通過透鏡聚焦到被觀測物體上,如果物體恰在焦點上,那么反射光通過原透鏡應當匯聚回到光源,這就是所謂的共聚焦,簡稱共焦。其意義是:通過移動透鏡系統(tǒng)可以對一個半透明的物體進行三維掃描。共聚焦顯微鏡能提供無比準確的三維成像,以及對亞細胞結構和動力學過程的準確測試。共焦顯微鏡在反射光的光路上加上了一塊半反半透鏡,將已經(jīng)通過透鏡的反射光折向其它方向,在其焦點上有一個帶有針孔的擋板,小孔就位于焦點處,擋板后面是一個光電倍增管??梢韵胂?,探測光焦點前后的反射光通過這一套共焦系統(tǒng),必不能聚
  • 2020

    11-09

    行走的種草機——徠卡全新冷凍電鏡制樣解決方案

    應用專家肖麗國期待已久的華東電鏡會于10月24日在美麗的宜興東氿湖畔落下帷幕,徠卡顯微系統(tǒng)分別在材料分會與生命科學分會兩個分會場進行專題報道,為大家介紹Leica在不同研究領域中的電鏡制樣解決方案。生命科學專場中UM應用專家肖麗國在大家的心頭種了一把草,通過介紹Leica在CryoTEM與CryoSEM方向的解決方案和多個應用實例,為大家安利了一套全新的電鏡制樣設備。圖1生命科學分會場專題報道自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布,冷凍電鏡技術就以不可阻擋的態(tài)勢走進大家的視野。Leica作為專業(yè)的電鏡制
  • 2020

    10-26

    徠卡快速高內(nèi)涵熒光成像系統(tǒng)加速治療性抗體藥物研發(fā)

    應用專家趙夢路抗體藥物在免疫、腫瘤治療等多種應用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機構預測到2025年抗體藥物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3000億美元[1],下圖中紅色代表2018年使用量多的10種抗體藥物。圖1時間軸顯示從1975年開始研發(fā)成功的治療性抗體及應用雖然抗體藥物市場巨大,但是每年通過FDA審核并成功上市的治療性抗體依然非常少,從下圖可以看出,上市藥物少的很大原因是治療性抗體藥物研發(fā)存在流程復雜、體外和體內(nèi)藥效驗證困難等原因。圖2治療性抗體藥物臨床前研究路線下圖可以看出傳統(tǒng)藥物篩選流程中沒有影像學方法
  • 2020

    10-13

    徠卡超高分辨顯微技術-病毒學相關研究應用

    引言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將是載入史冊的一年。一個不太熱門的研究,一下子進入了公眾視野,給我們上了一堂沉重的課。那么如何有效防范病毒傳播,如何進行專業(yè)防控和疫苗研發(fā),這都需要對病毒基本特征和機理深入研究。然而,由于受到光學衍射極限的限制,普通光學顯微鏡分辨率只能達到200nm,而通常病毒和亞細胞結構的尺寸只有幾十到200多納米,遠遠小于普通光鏡的分辨率。超高分辨顯微技術的出現(xiàn),為觀測這類精細結構提供了可能,因此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作為超高分辨技術的,受激發(fā)射損耗(STimulat
  • 2020

    09-14

    徠卡EM TIC3X三離子束切割拋光儀在地質樣品中的應用

    用于掃描電鏡分析的地質樣品有油頁巖、煤層、礦石、土壤和沉積物等多種類型,而對這些樣品進行制樣處理的主要操作就是獲得一個無損傷的平整面。機械切割和機械磨拋很難避免處理過程中造成樣品的微觀組織破壞和磨料污染現(xiàn)象。特別是在掃描電鏡高放大倍數(shù)的形貌觀察下,地質樣品的微觀結構破壞非常明顯,如下圖1所示:圖1.油頁巖樣品在機械研磨下造成的微觀結構破壞徠卡EMTIC3X采用氬離子束轟擊樣品表層區(qū)域進行切割或拋光,是一種無機械應力破壞和無磨料污染的表面拋光方式。經(jīng)過氬離子束制備的樣品,適合于掃描電鏡進行高放大倍
  • 2020

    09-14

    利用徠卡LMD研究冠狀病毒對細胞NF-κB信號通路和染色質分布的影響

    冠狀病毒因為包膜上密布著類似日冕的棘突而得名,屬于冠狀病毒科,正冠狀病毒亞科的冠狀病毒屬。根據(jù)血清學和基因組學特點,該屬名代表了α、β、γ和δ四個屬。目前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包括7種,即α屬的普通冠狀病毒HCoV?229E和HCoV?OC43,β屬的HCoV?NL63、HCoV?HKU1、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CoV,以及此次導致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的2019-nCoV。其中,HCoV?HKU1、SARS-CoV、MERS-CoV和2019-nCoV可以
  • 2020

    09-14

    共聚焦顯微鏡常規(guī)樣品的制備要求

    共聚焦顯微鏡是20世紀8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高科技新產(chǎn)品,是當今分子生物學和生命科學重要的分析儀器之一。共聚焦顯微鏡是在熒光顯微鏡成像基礎上加裝了激光掃描裝置,利用計算機進行圖像處理,從而得到細胞或組織內(nèi)部微細結構的熒光圖像,在亞細胞水平上觀察諸多生理信號機細胞形態(tài)的變化,成為形態(tài)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神經(jīng)科學、藥理學、遺傳學等科學領域中強有力的研究工具。共聚焦顯微鏡樣品制備是檢測前的關鍵步驟。樣品需經(jīng)熒光探劑標記(單標、雙標、三標)。標本可以是固定的或活的組織,也可以是固定的或活
  • 2020

    09-11

    關于共聚焦顯微鏡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共聚焦顯微鏡是由顯微鏡光學系統(tǒng)、激光光源、掃描器及檢測及處理系統(tǒng)4部分組成,采用相干性較好的激光作為光源,在傳統(tǒng)光學顯微鏡基礎上采用共軛聚焦原理和裝置,并利用計算機對圖象進行處理的一套觀察、分析和輸出系統(tǒng)。共聚焦顯微鏡的共聚焦成像能有效抑制焦平面外的雜散光和非測量光進入探測器,實現(xiàn)單一焦層面成像,使分辨率大為提高。載物臺沿橫向均勻移動時,可形成清晰的單層圖像,沿縱向移動,可實現(xiàn)樣品不同深度的逐層掃描,經(jīng)過三維重建得到樣品的三維立體結構,即所謂的“光學CT”。使用熒光探針對樣品進行標記后再運用共聚
  • 2020

    09-08

    徠卡微電子類樣品電鏡制樣方法

    電子類樣品檢測手段多種多樣,其中掃描電子顯微鏡檢測不僅觀察樣品表觀形貌,通過制樣設備可實現(xiàn)對內(nèi)部*點或區(qū)域的觀察分析,就目前來說電鏡觀察手段及觀察方法漸趨成熟,但制樣手段及手法仍有許多值得探究,在這里簡單介紹下簡單易操作的制樣方法。下圖是經(jīng)常遇到的幾個電子類材料的類型,線路板PCB,LED,OLED等,從材料角度來說,基本為復合材料(金屬/玻璃/硅/聚合物,填料);大多為軟硬結合材料;大多為分層結構;多為局部器件的平整面獲取和分析。圖1.電子材料部分類型舉例一般根據(jù)樣品形狀大小,分析觀察需要,可
  • 2020

    09-07

    病毒侵染動態(tài)研究莫發(fā)愁,徠卡FLIM-FRET顯身手

    齊瑤研究難點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nèi)寄生并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而病毒侵染宿主細胞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主要分為吸附(Attachment)、進入(Entry/Penetration)、復制(Replication)、大分子合成(Biosynthesis)、裝配(Assembly)、釋放(Release)等幾個階段,如圖1。圖1.HIV病毒侵染人源細胞過程示意圖[1]如何從初始的吸附和進入階段進行干預阻斷,是病毒性疾病防治的切入點之一
  • 2020

    09-01

    徠卡電鏡解決方案 —— 讓病毒無所遁形

    徠卡顯微系統(tǒng)應用專家肖麗國2020年,似乎來得更艱難一點。從去年12月份開始,疫情就像龍卷風一樣席卷,當前已在217個國家地區(qū)蔓延,確診超2402萬例,死亡破82萬例。疫情構成大流行的威脅“已經(jīng)變得非常真實”。WHOCoronavirusDiseaseOverview數(shù)據(jù)來源:WorldHealthOrganization,Dateby2:44pmCEST,27August2020疫情之下,奔跑在一線的有我們的白衣天使,也有爭分奪秒的科研人員。而在整個疫情的防控防治過程中,電鏡技術,讓病毒無所遁
  • 2020

    08-24

    利用徠卡THUNDER成像系統(tǒng)探索微生物腸道免疫機制

    由SARS-CoV-2冠狀病毒引起的疫情影響了世界的方方面面。免疫和治療方法等抗病毒方向的研究在2020年具有高優(yōu)先級,顯微鏡在這類研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了解受體結合、基因組釋放、復制、組裝和病毒出芽的基本原理及免疫應答,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和顯微鏡。鑒于顯微鏡在感染生物學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舉例闡述不同的顯微技術及其在這些研究領域中的應用。研究背景人類出生后胃腸道立刻被復雜的微生物群落定植(1000余種,且數(shù)量100萬億),而這些腸道微生物群落影響宿主生理的多個方面,包括代謝、免疫反應、行為和
  • 2020

    08-20

    手術顯微鏡的使用及保養(yǎng)

    使用注意事項1手術顯微鏡是生產(chǎn)工藝復雜的光學儀器,其精密度較高,價格昂貴,易損壞且不易恢復,使用不慎極易造成巨大損失。所以在使用前應先掌握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方法,不可將顯微鏡上的螺絲旋鈕任意旋轉,或是造成更嚴重的破壞;不能隨意拆卸儀器,因為顯微鏡在裝配工藝上要求精密度較高;安裝過程中要經(jīng)過嚴格復雜的調試,如隨意拆卸很難恢復。2注意保持顯微鏡的清潔,尤其是儀器上的玻璃部分,如鏡頭等。當液體、油污等污染鏡頭時,切記不可用手、抹布、紙來擦拭鏡頭。因為手、抹布、紙常常帶有很小的沙礫,會在鏡面上劃出痕跡。
  • 2020

    08-18

    致癌物-石棉的有效檢測方法

    一、石棉簡介石棉是天然纖維狀硅酸鹽礦物質的總稱,其化學成分主要為硅、氧、氫、鈉、鎂、鈣和鐵等元素。石棉纖維具有低導電性、耐火性、抗拉強度高、耐酸堿腐蝕、吸聲、吸熱等多種完美的性能,因此廣泛應用于絕緣材料、消防、建筑、汽車、造船、密封材料等領域。但是石棉纖維釋放到空氣中,人體吸入石棉纖維會引起石棉肺、肺癌等疾病,石棉是認定的一類致癌物。二、主要檢測方法介紹由于石棉纖維對人體傷害很大,因此對石棉制品的檢測有嚴格的要求,對于不同尺寸以及不同來源的石棉檢測方法主要有:X射線衍射、光學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等
  • 2020

    08-14

    視頻顯微鏡的構造以及使用方法

    視頻顯微鏡的構造以及使用方法視頻顯微鏡是比較*的放大裝置,它與其他的光學儀器有所不同,其他的光學儀器是直接用眼睛對著目鏡觀察就可以了,而視頻顯微鏡顯然就不一樣了,視頻顯微鏡也可以化為電子顯微鏡一類的,說法比較多,一般專業(yè)人士直接稱為視頻顯微鏡,這樣比較專業(yè)些,而一般人就都成為電子顯微鏡了。首先視頻顯微鏡的構造是什么呢?也就是它的結構包括顯微鏡、萬向支架、相機,這四大主要配件,當然還有另外一些零配件比如顯微鏡光源,已經(jīng)一些鏈接線,顯微鏡主要指的是鏡頭,鏡頭在整個視頻顯微鏡中算得上是比較尊貴的了,相
  • 2020

    08-07

    偏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偏光原理通俗的講,自然光是橫波,震動方向是四面八方的,在光前面放一個光柵,這個光柵只允許某一方向震動的光可以通過,那么通過光柵后的光就是偏振光。偏光顯微鏡是用于研究所謂透明與不透明各向異性材料的一種顯微鏡。具有雙折射的物質,在偏光顯微鏡下就能分辨的清楚,當然這些物質也可用染色法來進行觀察,但有些則不可能,而必須利用偏光顯微鏡。偏光顯微鏡是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對具有雙折射性物質進行研究鑒定的*儀器,可供廣大用戶做單偏光觀察,正交偏光觀察,錐光觀察。應用領域:地礦分析:如種礦物及結晶體的分析。生物領域:
  • 2020

    08-04

    課堂 | 連續(xù)斷層3D重構中的超薄切片制備,ARTOS 3D了解一下?

    當需要以納米級分辨率觀察樣品超微結構時,科學家通常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表面結構的掃描電鏡SEM和觀察內(nèi)部結構的透射電鏡TEM)——它們是當前科研界可使用的大顯微成像工具。電鏡成像要求對樣品進行通常20-150nm的超薄切片,使用超薄切片機切割的切片厚度薄、表面平整、光滑且無人為干擾因素,因此可以滿足電鏡成像對制備樣品的嚴苛要求。如果大量超薄切片具有樣品結構的前后連續(xù)性,SEM成像采集的圖像就可以進行樣品內(nèi)部結構的3D重建,形成可用于分析的完整超微、精細立體圖像,即連續(xù)斷層成像技術(ArrayTo
  • 2020

    07-29

    工業(yè)顯微鏡日常維護與光學元件保養(yǎng)

    顯微鏡是觀察微觀形貌很常用的儀器之一,為了使我們觀察到的圖像始終是清晰和真實的,平時使用顯微鏡時也要進行適當?shù)木S護和保養(yǎng)。維護是日常的,保養(yǎng)是按需的,那么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需要對它進行怎樣的維護和保養(yǎng)呢?1.顯微鏡日常維護1.1使用防塵罩顯微鏡很少是在無塵的環(huán)境中使用,為了防止塵土的污染,每次用完顯微鏡后,須用防塵罩將顯微鏡及其附件遮蓋。用防塵罩遮蓋顯微鏡前,先讓顯微鏡和燈冷卻,以防止出現(xiàn)水汽,因為防塵罩是不耐熱的。保持顯微鏡使用場地干燥,盡管每臺徠卡顯微鏡均采用了特殊的防霉處理工藝,但當顯微鏡長
  • 2020

    07-28

    手術顯微鏡的選購要點

    手術顯微鏡的選購要點1.良好的光學質量不僅有足夠的亮度,而且要求光照均勻。鹵素燈光源,通過導光纖維引進的冷光源系統(tǒng),已使手術的質量大大提高。2.同軸光照明同軸光照明可以獲得良好的視覺效果,同時也是形成紅光反射的必要條件。3.足夠的景深景深大,獲得清晰圖像的深淺范圍就大,這對在手術顯微鏡下一定深度范圍內(nèi)獲得清晰影像是十分重要的。4.X—Y軸萬向調節(jié)通過X—Y軸調節(jié),很容易使顯微鏡處于*佳位置,術者將感到十分方便。5.無極變倍(zcloin)術中根據(jù)需要采用無極變倍隨時變換放大倍率,是現(xiàn)代顯微手術特
  • 2020

    07-24

    手把手教你用THUNDER——24孔板高內(nèi)涵掃描

    高內(nèi)涵篩選(highcontentscreening,HCS)技術,指在保持細胞結構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檢測被篩樣品,分析其對細胞形態(tài)、生長、分化、遷移、凋亡、代謝途徑及信號轉導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影響,在單一實驗中獲取大量與基因、蛋白及其他細胞成分相關的信息,從而實現(xiàn)對化合物多靶點、多參數(shù)的同時檢測,確定其生物活性和潛在毒性的過程。這種量化的方法適用于大規(guī)模藥物篩選、藥理毒理實驗等等。以往在獲取細胞圖像時,由于被測樣品量大,而顯微鏡檢測視野小、操作繁瑣,檢測一張96孔板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難以滿足實驗
2122232425共27頁527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