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聚氨酯海洋保溫管道的預制流程一般為首先進行鋼管表面清理及檢驗,合格鋼管使用中頻加熱裝置預熱到60~70℃,模具清理后將鋼管吊入并進行閉合,提升模具使其處于15°傾斜角并固定。
同時開啟加熱系統,保持模具內壁溫度在50~60℃之間。設定原材料混合比例,開啟澆注設備,待觀測到通氣孔位置溢出原料時,關閉澆注機。
待聚氨酯材料充分反應并*固化后(約20min后)開啟模具,使用天車將保溫管道吊運到出管臺架進行成品檢驗及堆垛碼放。
保溫管外表面局部出現明顯的橘皮花紋,模具分段面位置尤為突出。
為了保證模具整體溫度的均勻性,采用分段式加熱流體流經管道加熱的顯熱加熱方式。分段面位置沒有保溫措施,導致熱量損失嚴重,分段面位置的溫度較模具其他位置溫度至少低15K,模具內壁溫度接近50℃。復合聚氨酯反應后收縮嚴重,形成嚴重的花紋現象。
在分段面位置增加保溫層包覆,同時增大模具的加熱溫度,花紋現象得到很好的改善。
涂層厚度不均
管體中央位置保溫涂層厚度不均勻,6點鐘方向涂層厚度為60mm,而12點鐘方向的涂層厚度則為90mm,厚度差值高達30mm。
管端封堵裝置使用聚氨酯彈性體材料制成,在鋼管自重作用下發(fā)生變形,造成鋼管的圓心線較模具的圓心線偏低,同時,鋼管具有一定的撓度。
改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管端封堵裝置,增加強度,減少變形量。同時鋼管吊入模具時檢查和調整鋼管與模具的同心度,在模具底部等間隔(3m)安裝圓柱形支撐柱。
粘結性差
環(huán)剪切試驗過程中,涂層和鋼管之間僅經歷短暫時間即發(fā)生脫離作用,剪切力在2~5kN 之間,觀測保溫涂層脫離位置,環(huán)氧粉末層光滑潔凈,看不到任何粘結的聚氨酯。
鋼管外表面未進行處理,溫度過低,反應過程中界面首先遇冷收縮,使得保溫涂層在鋼管外表面粘結強度幾乎為零。
試制過程中,采取四種不同的試驗方案,試驗數據如表2所示,其中每種方案使用了三個樣本。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